家,到底什么是家阿?记得小学的某一天,上美术课的时侯,老师给了我们这个星期的绘画主题——我的家。“同学们下星期我要你们把这张画交上来,知道吗?”当老师把话说完以后,我拿起自己的2B笔,双手靠在桌子上那张白白的图画纸上,发呆的看着前方的黑板,开始想象…
“我的家座落在大城堡一栋组屋的其中一间,若你要到我家来,得爬四层楼高的楼梯,平常没有习惯运动的人,走完这一段楼梯以后,肯定会喘的“气”上八下。接着还要经过3户邻居家的门口,才会看见我家的大门。我们一家六口,就这样生活在一间两房一厅,一厕,一厨房,一饭厅式的小小空间里。
虽然空间不大,但我们从来没有嫌弃过,这样的一个空间反而把我们之间的距离拉近了。平常我们四姐弟妹都睡在同一间房间里,而爸妈的房间就在我们隔壁,屋子空间不大,因此不管我们走到哪里,除非把门关上,否则都可以清楚地看见对方的一举一动。大家的举止行为都是那么的没有秘密,没有距离。。。从来没有一个动作,声音,或是想法可以瞒得过我家人。”
回过神来,我开始动笔啦!那时的我,单纯的画了一面长方形的墙,一扇靠在左边的门,和两户偏右的四方窗口 还有一个屋顶的屋子。爸爸,妈妈,姐姐,我,妹妹和弟弟站在门外,手拉着手,代表永远在一起的意识。三两下功夫,就完成了这幅画。
原来我的家是一个没有距离的家,一个单纯的家。
12岁那一年,爸爸为了给我们物质上的满足,最后决定搬到一间较大的双层排屋。可是那一个决定,并没有让我更快乐。空间变大了,我们之间的距离也跟着变大。。。
搬到这间家以后,起初大家的生活都没有太大的变动,不一样只是少了爬楼梯的动作,没了和邻居打招呼的声音,客厅可以摆多一张沙发,餐桌也变大,当然每个礼拜打扫房子的时间也加长了(这是我最讨厌的!!!)。从小房变大房,一切也随着变大,生活方式也变了。
每一天爸爸放工回来,喜欢在屋外一边吸烟,一边看着他那宝贝鱼缸里的小鱼成群的游来游去,替他们整理住处,不时还会替它们增加新成员呢,那是他一直培养嗜好。不然就会躺在楼上房间里阅读他喜欢的卫斯理小说,每个月就会到租书店一趟,每次回来都满载而归。只有在屋外和房间,其余的地方,都会很少看见他的影子。
妈妈除了在厨房里做菜以外,得空的时间都会躺在客厅观赏闽南语电视剧。妈妈喜欢小孩,所以接了分保姆的工作来做,一边可以帮助消除空闲时间,一边可以帮忙分担少许的家用。她很少跟我们说话,因为我们都在做自己的功课,她也不想打扰了。
姐姐放学回到家,就会在房间做功课上网,不到吃饭时间,他绝不下楼。家里的书房,是我平时的小小空间,我会在这里做功课,上网,听歌,在家里最长的时间就是呆在这里。
妹妹平常会坐在客厅中间的桌子,功课配饭一起消化,睡觉时间到了就上楼睡觉。现在我们三姐妹,只有在睡觉的时间才算看得见对方,感情不再像以前一样那样融洽。弟弟平常都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搞自闭,生活都是手机在作伴,手机铃声不停的响,手指不停按,每一天都在重复一样的动作(他不觉得闷吗?),有时连房灯都没关就睡觉了。
日子一天一天就这样过去了,爸爸妈妈和我们四姐弟妹,都似乎在各自的空间各忙各的,只顾着自己的生活,忘了陪对方聊天说话,关心彼此,就这样大家在没有察觉的情况下,习惯成了自然。
渐渐的大家开始看不见对方在做些什么,听不到对方的声音,沟通变少了,感情也疏远了,理解慢慢变少了,我们之间的距离无形中变得很大,很大。。。
现在,虽然这间家的环境和空间都比之前那小小租屋更舒服,但是我的心情是相反的,我感觉好不舒服,我们之间开始有了很多秘密,变得像陌生人一样。回想起当年那间小小组屋,如果可以,我真想搬回去,找回那单纯又没距离的空间。
小学的那幅画,我后悔没把它给留住了。。。
1 意見:
人随着长大懂得越多,文笔也越好了,
但却会被文字运用的优美手法所掩盖弹出的单纯。
虽然如此,也想起了当时小时候那种与家人的距离。
房子的大小与家人的距离成了正反比吗?又或是…
科技的发达,生活中物质的多少与家人的距离成了正反比?
其实想想,真的如此了吗?
其实,距离一直都没变,
而变的是我们的年龄和我们应该有的生活习惯…
我们因长大而需要的成长不再一样
就有如,你婴儿的时候是零距离的
每时每刻都会在父母身旁
因为你需要的是照顾,那时你知道的又是什么?
那又是否代表着越大了,距离越远了…
其实,话也不能这么说,即也可以这么说…
长大的过程是与家人实际的距离越来越远了,
因为你开始有了自己的生活,你开始需要独立,
你开始有自己的生活圈子,你需要升学,你需要工作…
再大些,你有自己的家庭,甚至到最后生离死别…
而那段看不见的距离
依然是没有距离
我们只管一直重复的看会了过去
却没站在外头去看回自己的生活
我们很难去改变环境来适应自己
但我们却可以让自己去适应环境
站在不同的角度
我们会看得更多
Post a Comment